在談「飛行麵條怪」之前:三則趣聞

        來和各位分享這幾天遇到的三則趣聞,說是「趣聞」也不是很精準,算是看書、參加活動、與他人交流之後的心得吧?

        上個週六看了一本名為《The Knowledge:How To Rebuild Our World After
An Apocalypse》(中文翻譯: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簡單談談一些我自己認為的重點。

        末日後生還者的一大問題在於:人類知識是集體的,分散在全人類腦中,沒有人是掌握充分知識的,能夠獨立維持文明的運作。一旦失去網際網路的發達與人類社會分工合作的精妙,我們該如何重建文明社會呢?

        讀完本書後,我曾和朋友交流,亦在系學會學術部討論中提出此一構想,可惜他們似乎認為我想太多、太遠,顯得有些不實用。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你能藉此了解某樣器物如何運作、被打造出來,某樣技術如何被創立與應用,某個文化的來源與如何流傳,不就是等於進一步理解此書的內容,並且學習到新的知識,甚至有些跨領域整合的拓展嗎?

        書中也描述如何從零開始重建文明,包括建立無電生活、建構避難處所、利用遺留資源打造交通工具(例如老舊鐵路、燃燒木材的氣化爐汽車、失去各種機械能後的帆船)、發展農業(利用精簡勞力,從土地中取得最多收成)、預防各種疾病和掌握醫學(解剖學、無菌法、麻醉學,或是動手製作協助生產的產鉗)、進行生化實驗、做出簡易日常用品、尋找水源與製作食物(例如利用生麵團和水培養酵母)等,當然還有紀錄萬物的文字(活版印刷術)、制定度量衡(方便丈量物品或環境)、重建曆法(可配合農業)。

        可是如何扣除這些,剩下的最核心條件為何?作者提出的正是我現在努力學習的:若干程度的實務經驗與培養科研能力;還有帶上這本書,如果有時空膠囊,應該放一本給未來的、末日後人類學習。

        上個週日,也就是隔天,參加撰寫《大腦簡史》的謝伯讓老師的新書對談會,與另外幾位新世代意見領袖,包含生物學家、哲學家一起討論、交流不同想法。其實我沒看過《大腦簡史》,大略知道它的概念是有關「大腦對抗基因」,某種程度上的「自由意志對抗命定論」。

        他們談論的內容令我大開眼界,學到許多新事物,例如高階目的性、Meme(模因)傳播、關於基因的新構想,以及最有趣的「心靈上傳」。我們是否可以脫離身體,脫離基因創造的血肉之軀,只保留意識,或上傳意識至雲端,或進入虛擬空間中生存,或連結完美機械軀體等,一旦我們這麼做,是否代表我們放棄基因的控制,相信我們自己,亦即大腦的選擇?

        最後是今天的TEDxYMNU相見歡,玩了些小遊戲後,因為自介時表明自己想去實驗室,一位來自香港的僑生找我聊天。這場對話相當有收穫,也很過癮,約一個小時的交談裡,我們談了很多,關於台港教育的差別、歐美的醫學養成、有關他自己的實驗室經驗(他本來是唸化學相關科系,來台灣讀陽明醫)、對內地人的看法、生涯發展等。只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覺得自己真的是遜色許多,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還有更多需要磨練的,而不是在這裡發廢文。我有預感,我們會變成好夥伴的,他好像也有加入學術部,搞不好也會去參加iGEM合成生物學競賽。

        只是,在這難得的機會中,我又忘記宣傳有趣的飛行義大利麵怪物了。

        更新:昨天晚上有些匆忙地打完這篇文章,因為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做,有些部分寫得不夠清楚,在此向各位致歉,未來發布網誌會盡量選週末或較有空的時間。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