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部落格的原因,對新墨西哥州的想像

        約莫兩年前開始寫部落格,但當時純粹是因為2015年的大學學測剛結束,想找點事情來做,遂選擇自己一直很想嘗試的部落格作為一項值得挑戰的任務;但當時並沒有特別想到可以記述或撰寫什麼,僅在部落格上敲打幾個句子,放些看起來很有意思的文字。重考之後,更是沒有時間特別管理與經營,便這樣一直處於荒廢狀態,直到考上陽明醫學系之後,我才想到可以利用這個平台來記錄重考期間發生的事,提供給有重考意願的學生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真正開始動筆,是在接觸「飛行義大利麵條怪物(Flying Spaghetti Monster)後,有了一些想法與創立社團的契機,便開始耕耘這塊土地。慢慢地寫出一些興趣,不定期地更新部落格,記錄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書籍、影集與電影的觀後感,經營社群的心得等,野放上了最初想寫的、關於那段重考歲月的往事回憶。

        而今年(2017)開始,我給了自己一個挑戰,看自己能否最少每週在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並試著越寫越好,讓文章的閱覽人數可以變得更多。於是乎,陸陸續續完成了一些文字整理,似乎也變成了在高中時代被曾經喜歡過的女同學戲稱的「文字工作者」。

        有時我會思考:我為何要寫部落格?為何要相較其他醫學生那般花費時間與腦力,每週構思一篇篇文長在兩千字到三千字之間的文章?如果沒有人閱讀(我寫的)這些文章,那我的所作所為是否仍有意義?我想,這些是不錯的問題,或許也是許多業餘或專業的部落客,在啟筆初期曾問過自己的問題;我試著用我所看過的書籍和部落格來回答這幾個問題。

        先前幾篇文章曾經介紹過的阮一峰先生,他的博客(類似部落格)文集《如何變得有思想》及他的網路日誌影響我個人甚多。在《如何變得有思想》書末,記載他與百姓網CEO王建碩的對話,談論為何要寫博客。我簡要整理之後,有幾個是我自覺值得思考與學習的重點,與大家分享。

1.     藉由部落格這個溝通媒介,讓別人了解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的想法為何,讓每一篇部落格文章都是與他人溝通的機會。
2.     週期性地寫部落格文章,能促進思考,幫這自己養成更多觀察與探究的習慣;或許無償撰寫是件傻事,但通過寫作則能幫助自己更清楚地理解問題。
3.     部落格文章最重要的讀者,就是自己,透過文章與自己對話,端看不同時空下的自己的想法與行動,是否能藉此幫助現在和未來的自己,做出更好的判斷;即使沒有人閱讀,依然會繼續(寫部落格)下去,因為它能幫助寫作者思考,強化理性思維和表達能力的運用。
4.     如果這些文字碰巧能幫上別人,那便是額外的收穫;能與每位讀者交流,更是部落格寫作的一大財富。

        順帶一提,阮一峰先生的作品《未來世界的倖存者》,討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在變得比人類更強大之後,我們該如何在此劇烈動盪的年代中生存,成為一個可以掌握自身命運的倖存者,吾人以為很值得一看。

至於本文的另個標題:「對新墨西哥州的想像」,算是我個人對未來的小小的想法,對於一塊未知土地的懷想。

        對於新墨西哥州,我的認知不多,來自近幾篇文章時常提及的影集《Breaking Bad》,Walter WhiteJesse Pinkman等角色主要活動的地區阿布奎基(Albuquerque),以及諸多科學人文書籍中,時常提到的聖塔菲高等研究院(Santa Fe Institute),許多科學大師在此交流,一窺瑰麗奇美的科學奧妙。

圖片取自Santa Fe Institute

        在利益糾葛、人性扭曲、大小衝突不斷、高潮迭起的《Breaking Bad》中,時常可見沙漠風光,兩位主角駛著露營車在沙漠中煉製「冰
毒」(甲基安非他命)、利用化學藥品與毒販過招等經典場景,城鎮風景如華特住家、保羅斯快餐店等,怎能不讓我這位粉絲想一探究竟,一窺此部美劇背後的真實風景,體驗善惡對決以及毒品帝國的建立?

在《宇宙波瀾:科技與人類前途的自省》、《你管別人怎麼想:科學奇才費曼博士》、《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這三部恰可相輔相成的科學人文經典中,論及戴森和費曼曾在二次大戰後的一趟結伴前往阿布奎基的旅行,相談甚歡並建立起深刻的友誼;戴森亦認為:雖然費曼看似瘋癲,卻因其曾經歷過愛妻的死亡,行為中反倒展露出和同輩美國科學家不同的成熟氣質,這或許也是費曼較不為人知的深沉面。

費曼在其傳記中,提及愛妻阿琳於阿布奎基附近醫院治療安養的過程,常設計各種謎題讓費曼又好氣又好笑,這些看似趣味的生活片段,卻是兩人最真摯的情感表露;阿琳死後一個多月,費曼看到百貨公司的漂亮衣服,想起亡妻,不禁悲從中來。

這兩段發生在阿布奎基的故事,含藏了科學大師彼此間的惺惺相惜與了解,結下深厚友誼;看似頑皮不羈的費曼,也在此處歷經生離死別,使他的玩索性格中,多了幾分抑鬱和對死亡的感懷。若能來到阿布奎基(或新墨西哥州),又怎能不體會兩位大師心情上,或是溫馨,或是悲傷,或是遇到知音的喜悅,或是完成某件大事的光榮,一趟起承轉合的旅途?

        除此,聖塔菲高等研究院也是一個我很想去的地方,不一定是從事學術研究,單純為了那些學術研討會的參與與聆聽,或是豹窺研究「複雜科學」的方式,關於那些看似變化摸測、不可捉摸現象背後的規則,諸如股市的崩盤、生存數百萬年的物種滅絕、繁星組成萬千星系的本源、人類的社會如和建立與合作、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就讓人有十足興趣啦!

圖片取自PIK Research Portal

        我曾經設想過自己在此處進行短期暑期研究,從事某些類型的乾式實驗(Dry Lab),好比某些模型的建構、疾病機轉的分析、分子折疊的預測和應用;我十分渴望能在此處學到某些非凡的、在我國不見得能學習到的科學精神與技術,前提是我必須努力,具備一定足夠的先備知識與資料科學處理能力。另一個另我著迷的原因,在於他們結合各門領域,例如社會學、演化學、人類學、經濟學、資訊學,甚至是物質與心智世界的運作模式,運用跨領域合作的研究,得以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互相迸發突現(Emergence)的火花!這怎能不讓人心有嚮往?

聖塔菲高研院網站上的語句作結:You don't come here to get an answer to something. You come here to understand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