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思考與令人心酸的兩件事

        前天有兩件特別的事情,算是新學期以來最讓我興奮與心酸的兩場聊天,想寫在這裡分享。另外,因為顧及隱私,並不會很詳細地談及我和對方討論什麼事情,僅就我的回答和想法來交流。

重考班戰友,現在就讀成大醫學系的朋友,與我討論有關醫療系統和平台整合的事情。重考至今,我們的互動其實極少,頂多是問候對方,而不是像這次這樣有些認真與嚴肅,卻有些天馬行空的交談;對於我們能有這樣的豐富交流,我其實非常開心,一方面是相信自己對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更多體察,一方面是覺得能與老友盡情交談,那些在陽明醫學系不太能獲得的課業外的、同儕的交流與互動,那樣的心情於今日獲得滿足。

好的,那我的回覆是什麼呢?筆者把它們稍加整理,也歡迎諸君指教。

第一、我們要如何定義「最適合病人的醫院或診所」,這個問題就好比在開發醫療器材時,最好先定義何謂「病人的健康狀態」;我們要如何知道某種疾病或病徵出現,去哪家醫院有最好的解決方法?這或許需要先定義「最適合的醫療資源協助」為何以及取得方式。

第二、如果僅考量交通距離,那麼類似的事情確實有人在做了,高雄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科有位優秀的住院醫師李昕迪,建構社區醫療群以推廣家醫制度,有個網路連結可以參考。

第三、如果是急診問題的最佳解,透過檢傷機制的確立,也許是可行的;但問題在於:不具醫療背景的一般人,要如何看出隱藏在看似正常狀況下的病灶?他們所鍵入的資料,也許就急診醫師或是夠好的人工智慧判讀,是第五級或較輕微的狀況,但有無可能其實是病患身旁的人無法看出真正的問題,導致系統判斷上的錯誤?我覺得這是個潛在可能問題,而且不好解決。

第四、另外的一大問題其實與技術面無關,而是醫師公會的黑暗面。他們怎麼可能允許這樣一套系統去搶生意?我的意思是,假使真有這麼一套系統,而系統判讀該送去哪家醫院或診所會是最適合的,基於各種利益糾葛與競合,醫師公會那方不太可能容忍這種影響市場行情的事情發生。

第五,我覺得比較可行的折衷辦法是:並不單純只靠文字敘述的病徵,而是可以結合其他的遠距醫療的診斷機制,紀錄一些對於疾病判讀相當關鍵的病徵(這些病徵可以透過例如相機或應用程式感應與紀錄),再利用人工智慧判讀可能的疾病,最後提供病人最近的醫院和診所有哪些,讓病人可自主做出選擇。

第六,也許可以利用病人的回饋與評價去決定醫院或診所的好壞,但我個人私心覺得這樣的做法,其實本質上與認為「醫療業是服務業」沒有兩樣。衛生單位的評鑑、醫院的評價與回饋,其實是有相當的漏洞可鑽,而這種屬於人性的問題,只怕是技術難以解決的。

總而言之,我非常高興我們能討論這些問題,也覺得自己會被查水表;我自己倒是沒想過這樣的系統,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當中,與詢問家兄的過程中獲得了足收穫。另一個角度,這正是我想推動的跨校跨系交流,雖然吾友對生醫研究或「構想追追追」讀書會興趣不高,但仍夠用不同的醫學教育所獲得的觀點去交流,對彼此都有極大助益呢!

另一件讓我心酸萬分的事,是關於筆者的微積分課程助教傳遞給我的訊息:他有位學生要準備考試,希望我能幫忙找些題目;同時,也傳來這段敘述,我讀完其實相當感慨:「也感謝你一直對我很有禮貌&尊重,像這樣的同學其實不算多……我相信你以後在醫學界一定會很有成就,關鍵就在對人的『態度恭敬』。祝新學期一切順利!」

筆者自己的想法是這樣的:「尊師重道」與「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從來就不是對立的兩件事,談論道理是一件事,對於長輩謙虛與尊敬又是另一件事,如果因此失掉其中一環,筆者以為是相當可惜的。

我的習慣是稱呼助教為「老師」,而不是「助教、助教」地稱呼;助教就是老師,不論是協助學生課業,處理教授的雜事,為學生批改作業與考試,花了不少時間在考前授課和Office hour,他們都是「老師」。我覺得這樣的辛勞,獲得感謝與尊重絕對是應該的!


        順道預告一下,明天下午會盡快完成吾人認為影史最佳影集Breaking Bad的觀後心得,也分析這一系列以來,幾位主要角色的心境與劇情意境的折轉,歡迎捧場!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