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五年內的 Side Project—不用害怕被奪走,如果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什麼是Side projects?簡單來說,就是:是與目前工作不直接相關,出於興趣或好奇而進行的計畫方案(相關文章可以參考這裡那裏)職場上的 Side projects 多半是利用自己的時間去完成的專案,並非主要的目標;學生如我,則是準備課業與日後參與專題研究以外的其他計畫,這些計畫多半是來創造自我的更多附加價值,然未必對己之課業有助益,得另外付出時間和努力來達成;很多時候,未必能如此順遂,可以抽出時間完成。

我個人做這些事情是出於好玩以及好奇,也想短暫脫離既有體制,體現叛逆精神,同時試圖創造自己的傳奇;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對某些參與我的 project 的人有所裨益,而非單純提升個人的知名度。既然出現 Project 這個字眼,顯示它是有時效性,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以下是我個人在這五年內想完成的 side projects,有些已經完成,有些正在規劃,有些仍只是不確定的空想,畢竟未來往哪個方向發展,學術或臨床,國內或海外,仍都在得到足夠勇氣找出答案的探索階段。

大一:經營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和部落格
這兩件事情其實是最近,才讓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兩件很有趣的 side project,畢竟這兩件事情是出於書寫興趣以及成就事業的野心,在醫學系度過一年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投注不少心力於其中。獲得的 feedback 大概就是以此聯繫到更多學長姊,思考過很多一年前不曾想過的事情,包括醫學生涯的何去何從,簡單順遂的線型人生又是否能滿足我?但是,我又能否克服接踵而來的各種挑戰,學校課業、人際關係、領導風格、頹廢心態?如果我投入較多心力於 side project,它還是 side ?

大二:執掌系學會學術部與持續擴展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
      執掌學術部長算是我目前大學生涯一個很有意思的挑戰,它本身賦予我一定權力,給予我資源、時間和人力,完成我想做的事情,包括在慢性疾病橫行的當代探索醫學新創,尋找產業中的 unmet need 並建立 business model;邀請「無國界醫師」組織的台灣成員,分享海外經驗(但我個人以外國外醫師亦可);將上學期失敗的 Traceback (構想追追追)讀書會改良為專題討論,探索各種我希望依學生除了人文關懷與醫學知識外,可以吸收更多的科技新知、歷史文化和自然哲學,而非偏頗於某一方。

      除此之外,發行電子報也是我長久以來的想法,主動推廣資訊,而非被動地讓醫學生接收,利用臉書的 chatbot (聊天機器人)或其他管道自動推送,把我們每兩週一次的專題討論做成深度文章,約兩到三篇,推播給醫學生。雖然不知道預期結果如何,得先做個調查,避免步上寥無人看的系刊和校園電子報的後塵,摸索出適合的知識服務的經營模式。

      下學期的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會試著延續上學期的講座邀請,臨床與研究的調和;原本此項我想廢除,但我後來發現:有不少醫學生其實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即便不是即將進入醫院實習的高年級生,學校提供的往往只是一個過於遙遠的建議,師長們的各領域經驗回顧,而非一個可以解決真實、即將在幾年後遇到的問題的解惑,一些研究上的指點,能讓學生避開更多不必要的瞎子摸索,實在有其必要。此外,深耕陽明校園的研究主題,長期性地報導、採訪、追蹤,每件人事物的過去未來梳理清楚,就很多方面來說,讓學生更徹底了解陽明學術環境,是可以做到的。

大三: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實體化及籌備基因體黑客松
      一個更宏大的構想,在之前的文章有提過這件事情: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組織化,並且把這種長期追蹤報導整個研究領域的興衰、研究進展、突破跟變化,作為我們非營利組織的主要業務,期望能達到像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Connectome  一樣的規模;自然,招募更多成員是不可或缺,也期盼此時能在整個相關社群,好比生醫研究、醫藥研發、生技新創等社群有一席之地,更有發聲與吸收有興趣學生加入之力量。

      而籌辦一場黑客松 (Hackathon) ,一直是我的目標,尤其在看到許多學長姊投入之後(詳細介紹可參考這裡)。然而,在和蔡尚叡學長初次視訊之後,他建議我可以籌辦更有「陽明風格」的黑客松,而非讓同一批人參加各種主題相近的競賽、獲獎。前日看到一篇講述「基因體黑客松」的文章,讓我燃起某些想法:一間以生醫研究為主軸,同時不乏生醫資訊好手的大學,非常適合搞個類似活動;而據我了解,台灣目前還沒有人舉辦過這類的黑客松,基因體分析、研發藥物,更精準解決疾病問題,很值得一試。

      但這背後需要的龐大金錢與人力資源,也得在我建立一定名聲後,拉攏各方贊助、招募工作人員與志工、架構參賽網站、紀念品與活動事務處理、尋找評審和 mentor 等,並和Hackathon Taiwan 請教經驗,爭取校方與企業主的資源等,還需要更多努力和歷練,才能成就這件空前獨一的盛事。

大四:學碩士學程學生的交流大會跟經營亂度空間組織
此時的我,邁入學程第四年,開始準備碩士班專題,希望可以藉此身分與經驗,和更多修習相似學碩士學程的學生交流,希望可以利用學校資源或組織力量籌辦大會,讓大家彼此認識,也在這條辛苦異常的路上彼此鼓舞、互動,橫跨不同知識層面有所交集。

      當大學三年級預計正式成立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的非營利組織,希望可以招攬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延續既有的作法,深入訪談、沿著時間軸剖析,對學界現況或放眼全球的各生醫領域進展有更深刻的了解;當然,距離我個人能達成這件事情,還有很多的努力與發展空間。

大五:成為掌握「人」這項終極資源的掮客以及擴張社交圈至全球
      比起技術或工程類,我對於服務更感興趣;或許會利用軟硬體做些小專題玩玩,但那不會是我想追逐的 Side projects。四年之後,我會做些什麼,又能做到什麼,說實話,我還沒有預期,也沒有想像。


      正如我剛進入高中一年級,也不可能想像到,此時此刻此地,正撰寫這篇文章。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