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遊戲的心,迷失的心


上篇文章後,我繼續把三月中下旬的一些心得記錄下來。我在二月底曾與 Wordpress 網誌上分享:身為一個成為無課玩家如何打上 Duel Links 傳說階級,雖然這不算少見,但我自己還頗有成就感;一路玩到現在(四月)後,不僅卡池變得更深,也磨練更好的遊戲技巧,懂得如何判斷後台,決定如何運用僅存的資源,以及如何應付各種主流牌組,如何組出不錯的牌組,從低端玩家成長為高端玩家。
遊戲歷程

人權圖
 
以前的低端牌組 1

以前的低端牌組 2

以前的低端牌組 3

後來比較高端的牌組 1

後來比較高端的牌組 2

後來比較高端的牌組 3
刷分用牌組
 三月中旬推出的新卡包,則大幅改變了課金的情況:既便宜又有強度的森羅系列,成為最主流、也是相當強力的牌組。我自己在四月因為活動以及遊戲人物練等,賺到不少寶石,也刷了三輪卡包,總算組出不同版本的森羅牌組,也打上四月 KC 盃的 Lv. Max,順利晉級第二階段(但因為家裡有事和正逢期中考週,我第二階段幾乎沒有打,排名一萬多名,大概位於全球三萬多玩家的前半段)

最早的自組森羅牌組,以丟牌、召大怪為主。

某次階級對戰看到、有帶狙擊手的牌組,略為改良一下;後來也發現世界冠軍的森羅牌組,他的思維與這副類似,但多帶兩張控制器,少帶其他幾張魔陷。

來自 Youtube 頻道「夢幻光 o」介紹的森羅牌組

來自 Youtube 頻道「阿慶」介紹的 TCS 冠軍牌組

四月份 KC 盃最熱門的根性森羅牌組
         儘管卡池深度依然無法與課金玩家比擬,但也自認技術可以算是高端,多爬論壇文章(我推薦這個那個),常看國內外玩家的對戰影片(我首推這兩個,各為世界排名第一北美排名第一的玩家);多玩多試、磨練技巧和對牌組的靈敏度。在三月和四月(目前)兩個賽季都打上傳說階級三,但都沒升上遊戲王階級,得多多努力、多找空檔爬階級。


三月對我個人在學習層面來說,也是相當痛苦。一方面因為剛開學不久,寒假時的惰性使得學習心態心不在焉,一方面則因上學期生物化學不小心被當、面臨之後的重修,對各個科目準備與考試總是心生恐懼,戰戰兢兢:變得更加害怕失敗、害怕考試,害怕自己認真準備卻仍不得要領,害怕自己有更多科目被當,甚至出現一種奇怪的妄想:如果我再怎麼努力,都會碰上被當的噩運,那我何不暢快地、做些自己喜愛的事情?何必在乎這些考試技巧,全新投入學習的體悟跟追求?


此外,某個科目不及格基本上意味著我失去了一切機會,包括畢業後申請到理想的科別,申請國外實驗室做些有意思的實驗、有些新的嘗試。被當這件事使得我無法跨出更多嘗試的可能:你連學校科目都無法顧及,你又如何能做好研究?

確實,課業好壞與研究成果從來都不是有關的,畢竟你可能是鬼才型研究者(例如我的好友蔡尚叡學長即是,這也是我永遠無法追上他的地方),或者在專業領域投入甚多、可謂行家等級(例如我所認識的一位學長,就讀醫學系七年所發的論文的 Impact Factor,比許多研究者數年下來所累積的還高),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兩者都不是,我面對的只是無止盡的失落和對自我的不信任,對未來失去信心,以及一條滿是荊棘、苦難的醫學之路,步入恐懼所壟罩的黑暗叢林。

迷失之中,或許我還是有找到一點點自己的方向吧?前幾個星期和直屬學長姊、學弟吃家聚,聊到我之前做的一些事情,包括現在比較投入的學術部領到,大五學長聽完後道:「我其實有點後悔大學期間沒有嘗試『研究』這件事,研究過程很需要思考,以不同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這些經驗其實是很好的;現在在醫院,很多事情都是背誦後的反射性結果,該開什麼藥、做什麼處置,很機械性地做這些事。」他又對我說:「很多學生開始在醫院實習,但他們漸漸沒有自己的樣子,每個人都變得一樣,一樣的進退方式、一樣的言語表達、一樣的機械性指令操作,你能保有自己的模樣,而且找到一點自己的樣子,這真的很好。」

        是嗎?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嗎?但順著這個方向,在那個分岔口的彼端,又有什麼在等著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