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雜記:做與不做、知識的殘渣、虹咲學園動畫化確定

有效對抗自己怠惰的方法就是強迫做些事情,例如寫文章表達心中不吐不快的想法,也不會因為心中擱置著某些事而在抉擇時猶豫著該先做哪些事。到年底前我會盡可能完成以下幾篇:這週內完成四篇 Netflix 推薦片單,接下來一週多再寫一篇十二月散記(可能是書評或日常心得)和第二回生醫今日,至於 Wordpress 的網誌則會把拖延快八個月的 LoveLive! 心得搞定,並再寫經典漫畫《二十世紀少年》和我趁優惠購入的電子書讀後心得,以及連寫四年的年度回顧,也是這四年來感受最不同的一次。

關於領導人的做與不做

大選將至,各方陣營的角力如火如荼,我對蔡英文總統和 DPP 陣營依舊支持;在同溫層的各種焦慮、對手陣營和支持者的一連串動作下,我重新回顧自己對於蔡英文總統為何支持,撇除國家認同或政策執行,我發現真正讓我感動並願意支持的理由在於「領導人的做與不做」,並與我過往的誤判有所共鳴。

我在兩年前擔任陽明大學 iGEM 團隊隊長,於暑假參加交通大學 iGEM 團隊主辦之交流會時,因為質疑對方收費過於高昂又對於金流使用卻沒有給予任何費用明細而和對方有些衝突,包括會前兩週同學有事不方便參加(以及團隊考量題目進度、決定留下部分隊員做實驗)但對方卻不願意退費或部分退費(讓我們反彈的主因是:我們並非非突然在活動前幾天臨時不去,而是兩週前就予以告知,就許多活動退費機制來說,兩週的時間應該也要有部分退費)、會後對方隊伍指導老師和我在長庚大學 iGEM 團隊的臉書專頁論戰(問題還是出在費用爭議上,加上當時有颱風來襲,五天四夜的活動直接取消一天,交大團隊卻沒有針對這方面的退費作出說明,僅是簡短告知、還把我們行前準備趣味問答活動逕行取消),同時對方隊員以不理性字眼和抹黑敝校隊伍讓衝突加劇。

兩年後重新回顧,一直讓我苦惱的並非與交大師生的衝突(我個人在處理這件事上絕對需要檢討,這是無庸置疑的),而是團隊成員的苟且態度,會前退費糾紛時大家還義正嚴辭地想著怎麼跟對方理論,但會後於社群網站的衝突卻歸咎於我個人不必要的引戰,認為「現在就好好做實驗、趕進度就好,搞那些有的沒有費用糾紛幹嘛?過了都過了」;這話如今聽來是不是很熟悉?不論是轉型正義、年金改革、產業升級、婚姻平權等議題上,蔡英文總統和執政黨是否也常遇到「怎麼不專心拼經濟」的質疑?

回到這個段落的標題「領導人的做與不做」,我對於擔任團隊領導者時的種種抉擇感到愧疚和不安,甚至一度為此哭泣、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以團隊角度來說處理方式的確不當,但關於自己所花費的每一分錢極可能被吃掉和對方無理的羞辱,如果這些事情不被視為該做的、「對的」事情,那我覺得身為隊長沒有保護大家更是我的失誤),但即使面對質疑、批判、甚至去年選舉慘敗,付出代價的蔡英文政府依舊在做對的、也是該做的事情,但她與他們並沒有被打倒後像我一樣哭泣、退縮,而是繼續奮起、反省與檢討、與選民溝通並更廣遠地溝通改革之必要,這種在做與不做間的取捨和決斷力很讓我佩服。如果真的要說我最支持蔡英文總統的一點,那必然就是此事與我個人遭遇之連結了,或許也是看著蔡政府這十幾個月來的力挽狂瀾,讓我興起明年再度回歸 iGM 隊伍、彌補當年那些錯誤的想法吧!

拒絕大補帖式的知識殘渣吸收

這個小節段落相對較短,主要是反思個人(醫學生)學習的盲點。醫學生依賴全班一起製作的共同筆記已經行之有年,對於知識體系的構築想當然毫無幫助,但對於準備系上老師出題的區段和大小考試極有幫助;究竟共筆是好是壞我想是見仁見智的,畢竟我自己也受惠不少,但讓我反感的其實是大補帖般的密集考前重點整理。

在前幾次考試開始,突然有熱心同學幫大家整理考點,並推廣奇特的「考古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更加考古題取向,只關注老師上課提到、甚至是過去幾年考古題出現的考點,縱使老師沒有明講會否出考古題)。我完全不反對同學熱心且認真的整理,但問題是:整理得再好終究是他人消化知識後的殘渣,光是讀共筆本身已經讓學習本身破碎了,再讀這類最終整理豈不是一再反芻他人吸收後的排泄物?光是掌握共筆整理的考試重點我認為已經很足夠了,這類大整理不僅常有錯誤(畢竟是一人之力完成,錯誤在所難免,大家互相校對即可,並非本文反對的主因)而且學習步調完全依照別人的脈絡行進,對於堅信掌握自身命運的我來說,實在是不能接受。在讀過幾次大補帖整理後,我完全放棄閱讀它們、頂多就同學的貼文按讚表達感謝,寧可靠自己認真上課、讀教科書或多讀幾次共筆註記的考試重點(共筆本身也有滿多問題,但至少考點標記不太有錯),把這些基礎醫學知識學好更實在且重要。

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的動畫值得期待嗎?


這個週末(12/14-15)是 LoveLive! 系列第三代企劃虹咲學園校園偶像同好會(以下簡稱虹咲)的第一次演唱會,從推特反應來看是相當成功的演出,不過最引發討論(其實也不太意外)的是虹咲的偶像組合故事決定動畫製作了。虹咲在 2017 年推出,原先規劃及目前是登場於手遊 SIFAS(校園偶像祭全明星)的角色和團隊,也有自己的故事線、單曲、小隊曲和應援方式;考慮到前兩代(μ's 和 Aqours)動畫化的歷程,以及近期引起熱烈討論的、虹咲主要角色天王寺璃奈摘下面板(也是她長久以來的人氣賣點和一大謎團)、露出相當可愛的臉龐,我當時就猜想是不是有打算將虹咲動畫化,考慮校園故事的性質、讓人物露臉也比較真實一些。

然而,從目前經營模式猜測,虹咲的故事可能與她們的兩代前輩有很大的差異,更著重在個人表現與競爭上,而非過往「九人組合一起實現夢想」的故事,這點就與 THE IDOLM@STER 企劃相似,僅是改成學園同好會而非專業事務所;此外,不得不面對的尷尬情境在於資源投注,畢竟彼時 Aqours 依然有著崇高人氣,這與她們(Aqours)於 2016 年真正開始發展、接替於巔峰盛況急流勇退的 μ's(動畫最終 μ's 解散,三次元的聲優組合則暫停活動,偶而參與 SIF 活動)、開啟嶄新故事的過程完全不同,換言之虹咲與共存的 Aqours 可能會互搶對方資源,除非官方打算採取 BanG Dream 該多團經營、各有不同支持者的模式,否則動畫化隨之而來的人氣急升(前提當然是動畫製作優良)可能會讓 LoveLive! 家族的互動有些尷尬。

回歸此段的標題:虹咲的動畫值得期待嗎?我個人看法比較悲觀,就目前消息論之是很難看好的。一個是故事模式的問題,THE IDOLM@STER 這型各自發展的偶像路線與 LoveLive! 一貫的「大家一起實現的故事」並不相同,而前者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巔峰,虹咲仿效她們的風格卻又要加入更多新元素,除了基於 LoveLive! 這塊招牌的魅力,實在不容易創造新亮點。另個困境則是是整個 LoveLive! 系列的重要畫師與初期人物設定擔當的室田雄平老師,似乎不會參與這個新企劃(至少這張動畫製作決定圖不是他畫的),寫下百多首 LoveLive! 系列歌曲的畑亞貴老師除了《TOKIMEKI Runners》,也沒有參與任何虹咲歌曲的作詞(Love U my friends、個人單曲和小隊曲的品質讓很多人不滿),光是這兩位重要創作者沒有參與就讓人擔心過去高水準的製作能否延續(很明顯他們的主力依舊聚焦在 Aqours 的活動上)了。

當然,以上很可能只是我個人的偏見(因為我雖然全力支持 LoveLive! 企劃,但真正喜愛的仍然只有九位音樂女神 μ's 而已),諸君看看即可,很可能最終發展與我想像完全不同。考慮到 Aqours 的動畫結尾相當曖昧,不像 μ's 明確告知最後解散、留下校園偶像的傳說,未來幾年 Aqours 應該還不會有所謂告別演唱會(Final Live),也就是說虹咲和 Aqours 將同存於聲優偶像市場、彼此扶持(抑或相互競爭)。再加上(過氣女團)μ's 偶爾回來串場,整個 LoveLive! 大家族想必會越來越壯大與熱鬧了。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