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飛行麵條怪」之前:作文、桌球、實驗和學術部

        這個部落格將會不定時分享一些生活趣事,電影、書籍或活動的評論,直到正式公布FSM的意圖為止,這天是2016年9月30日。

        這個學期的中文課談的是《老子》,中國道家思想之經典。上次作業是寫一篇題目為「大學與我」的作文。離開學院後,除了幾週前為了投稿寫的文章,我已經很久沒寫制式作文了,有點忘記以前是怎麼寫的,昔日的那種幾乎不重複素材或主題的寫手養成。幸好,這個題目有不少處可以發揮,我在作文裡大概談及了關於重考的選擇,考上陽明醫之後,進入學校看過的學長姊社團表演或宣傳,對那些狂熱而有些不知所措的行為的想法,未來的挑戰以及自己的心態調整。我很常思考的是最後一項:我是否真的做好準備,面對更自由多元,也更繁重的大學課業?我是否做好成為一名醫學生的準備?

        老實說,我不知道,才剛啟程的旅途,又怎能預見沿路所經的風景與荊棘?而老師給我的評語,有些讓我意外與驚喜,大致如下:你的觀察力非比尋常,你具有穿透表象,洞見深層內在的天賦,令人驚嘆。相信你在「老子導讀」課程中將如魚得水,與老子前輩同肩並坐。我不知道是否其他同學的評語也類似我這般,但這是我寫過數十篇作文以來,最讓我動容的評語,甚至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期待自己將來可以讓這句評語成為真實的寫照,而非誇大的恭維。

        緊接著的體育課是桌球課程,原以為自己離開高中一年多後,還能找回打桌球的手感;事實證明,完全不行,我在發球時手甚至會發抖,回擊時不是掛網就是出界,情況之糟,讓我很是喪氣,尤其看到同學們一個比一個打得更好。我不敢說以前的桌球程度是高手級的,但起碼還能享受暢快的殺球與拉球,和同學對打也小有勝績,可是現在,我的程度只比不太會打的人略好一些而已,要不是有不少漂亮的醫學系女生在旁邊,我可能會在老師指示的示範中打得更糟。看來我得多花一些時間,在寢室裡與空氣對打,利用每次體育課,讓狀況變得沒那麼糟。

        下午是預計會超過七點才結束的酵母菌實驗,先是TA學姊帶領的小組討論,老師大概為我們講解這學期會用到的遺傳學原理,然後在開始實驗,實驗聽起來不難,酵母菌的玻片顯微觀察以及序列稀釋的塗盤操作,但因為第一次操作,又要不斷控制無菌操作環境,過程中還得邊寫實驗紀錄本,手忙腳亂之下,果真超過七點—實際上是七點四十—才結束(有同學作到超過八點才搞定,那組的TA學姊的臉色不是很好看),匆匆忙忙趕去參加系學會學術部的活動(已經嚴重遲到,活動是個工作坊,七點開始;部員們六點半就得去吃晚餐、討論)。

        精進實驗技巧,對於器材的使用要更熟稔一些,不然每次都作到六、七點也不是很好,在考量帶領我們的TA學長姐晚餐作息上,還有我們自己的時間安排。這聽起來很屁話,可是真的只能如此,有時還得向麵神(?)祈禱,保佑實驗一切順利。這個下午的一大收穫,大概就是讓我了解將來可能在進入實驗室後遇到的狀況,我真的有能力可以應付嗎(這又讓我想到其他有趣的事,下次才發篇網誌來討論)?

        學術部籌辦的活動係簡報工作坊,關於這個,網路上有許多很棒的參考資料,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更何況我是中途才跑去的,只聽到部分內容和重點整理而已。之後就是學術部的討論,基本上這個學年的活動都已經被塞滿了,發揮空間不是很多,尤其範圍似乎僅限定於醫學生「較少涉獵」的社會議題或人文課程、工作坊,對於科學相關方面著墨不多,這也是我希望可以改變的。

        一個好的醫學生,絕不該僅在專業之外追求社會人文或自然科學其一,而是應該從中體會、理解二者的異同(其實任何人都應當如此),或是從彼者領略出此者,在科學發展中體會人文,在社會建構裡理解科學。傳統概念似乎是認為醫學生把書讀好,將來當醫生、一路順遂、攀升社會結構頂端;新一點的概念則是把學生都當成讀死書的考試機器,應該積極提升人文素養,探索社會脈動云云,我相信大多數醫學生面試時都是這麼說的。但,這是必要的嗎?

        為什麼有關「科學」,不論是新的概念、技術或應用,都被視為是學校已經教過,所以我們少談一些的?有些東西透過非校方的管道傳播,對學生吸收就是不好的嗎?當天晚上,我和一個已停止經營的陽明社團的負責學長簡單交流,這個原本屬於學術部一部份的社團,因為對生醫有興趣者過少的原因而中止;看來,是時候重新啟動了,因為我加入學術部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啊!

        文章已至尾聲,怎能不談及FSM?我自我介紹後,學術部長用投影片展示我的臉書頁面時,赫然出現的事FSM的臉書封面圖片,現場只有該部長知道這團麵條是什麼而已。在此起彼落的「什麼是『飛行義大利麵怪物』?」的疑惑中,我的那句「那是很有意義的概念及想法!」顯得特別無力。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