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未走之路

        開學兩週,發上各種的事件,不斷應付各種考驗與選擇,一些心境上的轉變,對抗自己的怠惰心態,以及設法把上學期延續下來的想法完成,從 iGEM 準備、「構想追追追」讀書會籌備到繼續前進的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社群經營,加上幾位學長的邀請,機器學習工作坊的籌畫以及 H.Spectrum 的課程參與,再次讓我感到某些無以言喻的壓力和龐然無聲的責任。

有那麼多事情想做,有那麼多書想讀,我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大一下學期的滿滿課表,一次次提醒我該做之事,那些真正重要、於未來決定勝負和面子的課業問題,學習的窘境和學業、事業間的悖論。

想想 Walter WhiteBreaking BadJesse Pinkmen 說的話,適用於我在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經營的某種宣示:「我不是單純只在辦活動,也不是校內社團,我經營的是帝國級的生醫科學社群!」以此作為勸勉自己持續努力的話語,再適合不過了。

前些日子,一位高三女生,透過陽明醫學系 B 組大二學長的文長的留言,找到我的臉書連結,私訊我一些關於 B 組推甄申請準備的事項;除了提供她這兩屆的甄試題目,我也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以及一篇發表於 Wordpress 上的文章,希望這些資料能協助她取得最足夠的認知,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未來之路會是多麼晦澀及光明,辛苦與滿足。

讓我最欣慰的事情,是我不斷自我思索的問題,終於獲得讓人寬心的證明:寫部落格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留下這些文字殘卷、花去部分時間是否值得?我曾經討論過此事,結論僅是為了記錄想法,嘗試與自我對話,若能幫助他人,那絕對是意料之外的好事了。而我從沒想到,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我真的可以透過那些不成熟的敘述與片段不齊的分享,協助別人,取得不錯的回饋,我做的事情似乎真的有了價值,這種喜悅與親入火海救人成功是無異的。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次的文章標題:「那些未走之路」;很明顯地,標題取自著名詩人 Robert Frost 的家喻戶曉之作The Road Not Taken。趁學測放榜,許多高三生及重考生正在選填志願,我想試著分析,前年和去年裡,那些原本可以影響我人生的重大分岔點,如果順著歧路走下去,又會見到怎樣的光景?

        除了前年的第一志願—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公費生,考上後放棄的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與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還想談談去年若社會科多對一題,考出滿級分(七十五級分),會否挑戰台灣大學醫學系—台灣三類組學生的第一志願,或是陽明醫學系B組以外的醫學系,好比具有很高好感度的馬偕醫學系?這些趣問背後,沒有最好的答案,我所做出的推敲,也不過只是估計罷了。以上這些錯過的選擇,都記載在關於重考的兩篇文章重考歲月:重生〉重考歲月:蛻變〉裡,歡迎一讀拙作。

        首先來談談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公費生,在一對一的較量之中,我敗給了我的對手,使我必須面對指考,以及如影隨形的重考命數;倘若光陰倒流,我是那個被選上的唯一人呢?在可預見的未來,我會成為家鄉國、高中的國文教師,試著用更棒的教學方式,扭轉偏鄉學童的低競爭力的學習環境;奉獻自己所長,把自己對教育的熱忱和對文字的喜愛,分享及散發給我未來的、不存在的學生。然而,我將不會接觸到任何與科學有關的事物,或許我仍會閱讀科普讀物,但我的了解僅只限於爾爾;遑論醫學,與家兄漸行漸遠;與同學知識掌握程度的高度落差,可能使我變得平庸、對文字冷感(容筆者澄清,此處絕對沒有毀謗彰師大國文系之意),變成比現在還要孤僻的我。我的未來已經明確無比,在安穩平實的框架下,傳承薪火,付清與政府間的公費生契約。

        倘若當年選擇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不再辛苦地指考,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快樂地畢業,彷彿靈魂已在美好將來,只差迫於現實而多拖延四到六個月的軀體,那種感覺以「難受」一詞只怕難以形容,或許是痛苦和煎熬、悔恨與無奈的種種情緒混雜。此外,我會走上一條很不同的路,會有更多機會接觸我所不在行的物理;認識成功大學裡各個領域的同學,除了考取生物醫學工程師的執照外,創業也成為另一個有意思的選擇,如果我或團隊掌握某一技術的話。

        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的放棄,其實如今回想,有幾分快意:渴望成就偉大的、帝國級事業的我,雄心勃勃、想掌握知識秘辛的我,是不會僅止於醫學檢驗技術員的;那時的天真想法,像是催情劑一般,使我前往重考班,看似百般怨恨,內心深處去卻是盼望這件事情發生,等待的第二次機會創造更多元選擇的未來。倘若當時選擇台灣大學,那我或許可以體會台大生活的樣貌,在廣袤校園騎馳單車,遇到在其中一個可能未來裡,一些優秀學生的前身,他們曾機留下的生命軌跡。當然,同理成大醫工系,創業也是個好選項。

        考了七十五級分,會有影響嗎?我會因此去挑戰台大醫學系嗎?不會,絕對不會,因為我自知不是那塊料,只不過是考運不錯加上善於考試而已,那絕不等於我的真才實學。再者,我重考的目的,就是為了很世俗、市儈、功利地想考醫學系而已,各種戰略運用和時間調度,必須經過精密的規劃,不可容許半點疏失。

        最後,倘若當時我的第一志願選擇馬偕醫學系—唯一正取的醫科—,我的未來又會如何呢?我無法想像,各位,因為馬偕醫學院的環境,看似予人極少選擇,卻又有著極大可能性的延展。因為這是塊缺乏可能性的「貧瘠之地」(僅是比喻,筆者對馬偕沒有任何惡意攻訐),透過良好墾拓與耕耘,不論是社團參與或科學社群領導,專心致志於臨床或往研究領域發展,都是可行的。在看似濕冷、偏僻的東北角,卻又似乎不那麼孤獨寂寞,似乎適合每個想潛心修行,更徹底思索自己人生的人。我是那樣的人嗎?我花了許多時間思考人生的意義,如今我找到了嗎?我想是還沒的,人的一生註定會不斷尋找自己的意義,直到死亡之前,直到人生的意義圓滿地得到最終解並結束。

我是一個相信命定論的人,我相信我們的命運已經是注定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改變都是發生在光錐之內。如果真的有命運之書—而且我相信它是真的(這意味著我也有可能不相信它,而且可能性極高)—,能讓我看盡未來的姿態和模樣,我猜我會去讀它,然後質疑它;即便我如天書上所記載做出各種選擇,我又何妨不能去探索這些抉擇背後的深義?


        對於現在的選擇,仍不斷尋找選擇背後動機的我,在陽明大學闢出一小塊天地的我,從來不會後悔那些未走之路!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