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醫學系B組第一年結束

我還記得陽明醫學系B組的成立宗旨如此寫著:「……本組希望招收對科學研究有高度熱忱的醫學生,給予正規的臨床醫學教育與多元的生醫科學研究訓練:學生於前兩年接受『跨領域生醫人才培育』的基礎科學教育,之後進行論文研究學習,再銜接原有的醫學系課程。學生完成所有畢業條件後,得同時取得醫學士與碩士雙學位……現代醫學教育的目的,除了希望未來的醫師們能夠擁有紮實的醫學知識和頂尖的臨床醫療的技術之外,目前更迫切需要的,其實是要引領他們培養一流的科學研究的能力和獨立創新的精神,才足以強化他們在新世代醫學領域的競爭力和因應將來瞬息萬變的醫學科技新發展。」走過精彩刺激、情緒起伏的醫學系第一年,我又如何看待最初的選擇與宗旨?

動手敲打鍵盤寫下這一整學年來的故事,已經是在結束之後許久,有些事情、有些情緒、有些盼望、有些失落,總得在某段時間、某個氛圍、某種天氣下,才會從記憶拼圖的一角湧現,然後卻再也掩不上門扉,默默地看著那三百多天的回憶,洶湧離去。

      人生的道路,因為曲折,所以看不到盡頭,也猜不到下一個轉彎是向左或向右,每個決定之後,我們又能看得多遠?經歷上半學期的平靜生活,一年級下學期明顯忙碌更多,接任一個自己不知道能否負荷的領導角色,看著手下的人如無頭蒼蠅,想試著處理好所有事情,又害怕遭人譏諷、輕視、指責,一肩扛起的責任卻已超越能力,戰戰競競中度過一年半載,何時才會消去我真實的恐懼?

      B組下學期的課程,並無多大新意,連有趣的生化和有機實驗課,也變得異常冗時、耗費心神,程式設計課程變得枯燥,新增的三學分課程「有機化學」,在沒有掌握好反應機制 (Reaction Mechanism),使得學習出現困難斷層下,成績悲慘,也被導師特別「關心」,誤以為自己是那種徒費無數心力,追求學業、生涯無關的失敗者。

      近來,我不斷思考這個新制度意味著什麼樣的變化?在與陽明大學傳奇學長蔡尚叡大大,也是我來陽明的第一位主動聯繫的學長姊(誰知道後來會走上人力掮客之途?)討論之後,我實在認為要很慎重地看待這個命題:扣除掉後兩年醫院實習的時光,我深以為陽明醫學系B組的設定與一般生命科學系所的「五年學碩士學位學程」無異。這個碩士學位代表什麼?一個踏入研究領域的嘗試契機?進入臨床前的大學科學研究?尋覓未來想參與的專題方向?還是持續思考人生方向、順便取得碩士學位的策略?九月之後迎來的第三屆學生,是否又明白未來之路該如何走下去?而我自己,又該怎麼可能看待這個學程、路途可能碰上的困難,以及研究於我的終極意義?

      中山大學生科系顏聖紘老師,幾個月前在臉書發布的網誌:〈老師,我應該去申請五年學碩士學位嗎?,對此問題做過一番分析,我以為相當精闢,對應到陽明醫學系B組,其實更加懇切:我們真的對「科學議題」和「學術研究」有興趣嗎?這樣一種「類五年學碩士」的制度,雖然本質上已經比基礎科學系所的申請條件來得寬鬆,也避開一些如學士班、碩士班課程衝堂的問題,但那終究不會是一個可輕易推銷的學制,因為事前事後要考慮的層面太多了,一個剛從高中畢業、入世未深的少年,他真能預想自己五年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並完整考量為這件事情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嗎?

      我認為很難,對於醫學系B組更難;頂尖高中生或許會知道醫師這個行業的辛勞、養成不易,但他們會怎麼看待短期拿到學位,又怎能肯定自己有這本領?扎實完成科學訓練,還是僅圖一個「短期獲得學位」的虛名?比別人花上更多心力在準備這件事情上,高度緊張的日常生活,更繁重的課業,對於被諸多考試制度束縛、徜徉大學自由環境的救贖的台灣學子,勢必得犧牲玩樂、社團、交際、課外活動時間的。無法捨棄其一,投注大部分心神在專題上,還要再更多考慮。

此外,我認為的一個常見迷思,就是「選擇陽明醫學系B組不必然表示要踏上『醫師科學家』一途」(至少我以為台灣環境還不成熟,往海外發展尤佳),;破除迷思之餘,應該要能體認到自己正學習如何做「科學研究」。當代學子不應再以「看起來很好玩、感覺很有趣、覺得有碩士學位很不錯」這種片面、淺層的觀點來看待之,而是要更審慎地視之(醫學系B組學位)為生涯目標。若想申請陽明大學素來有名的「醫師科學家學程」,能否在進入醫院見習前(大六、大七)前申請博士候選人?這仍是未知的。

再者,許多心理層面的因素也不得不考慮,五年級加袍典禮與七年級畢業典禮,將只能和學弟妹一起參與,目送著自己的同儕成為學長姐,這種感受或許現在說來沒什麼,但當這樣的情況真的發生時,又有誰不會在乎,不會去認真看待兩件醫學生生涯的大事?忍受難以言喻的孤獨,追逐一個自己仍不知道意義的目標,落寞之感表露無遺。

走過知識焦慮的一年級下半學期,在社群經營、團隊管理、人際關係與學校課業間遊走,試圖衝撞什麼,卻又無能為力;試圖領導、改革,卻發現自己只是個表面讚頌民主、實則嚮往獨裁專斷的領袖。有些問題,有些答案,在無垠校園的角落,總是得有人反覆吟詠對答,即使不被他人看好,即使得忍受他人的不解,總是得做做看。

      因為現在不做,將來永遠沒有機會做了,那個關鍵的時刻已然逝去,徒留感傷回憶的空殼,以及疲倦的肉體、千瘡百孔的心靈。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