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二年級開學首週

        忙碌之際,總算是渡過了升上二年級後的第一個星期,籌備iGEM 生涯影響講座、招呼來自各校 iGEM 團隊參觀「陽明 iGEM 十年特展」、參與醫學系學生會共識會議、與學校行政單位打交道;也嘗試和內心深處的幽影搏鬥,試圖走出疑似躁鬱症與厭食症輕微混合的類精神疾病陰谷,忽略那些我所厭惡的人事物,望向更好的未來。在今日《麻醉風暴2》劇組對談講座結束後,有心情完成這篇部落格文章,儘管還欠了十幾篇文章,分享我做的事情、體悟以及從中習得的教訓。

      經歷過選課的風波,總算也搞定自己接下來整學期要修的課,完全以高齡課程為主的通識課,生物化學與計算機概論,跑到山頂操場丟擲飛盤的體育課,似乎就是未來這四個月的樣貌了。試著調回正常生理作息,不再那麼晚睡,卻似乎顯得無可奈何;過度疲倦與壓力,使生理與心理出現異常,變得晦澀絕望、不再相信我們真能做到什麼抑或改變什麼,厭惡進食與休息,厭惡閱讀與追劇,厭惡討論與話語,厭惡挑戰與明天。我甚至曾經有過這個念頭:「如果你們他媽不在乎我做了什麼?那我乾脆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好了。覺得自己很棒棒、很厲害,那我幹嘛還這麼累,去盯每個人該死的進度,確保不被無知屁孩毀去數個月的辛勞和蹉跎掉的暑假?

      中正 iGEM 新創團隊前來,有了幾分交流,儘管不看好卻希望他們能創造自己的傳奇。政大附中基因工程社團對 iGEM 之感興趣,以及社團課程安排之縝密,令我非常敬佩這個時代的高中生所具有的思維,期待這些人能成為另類的合成生物學家,成為更酷、更好玩的生物駭客。即將成軍的中興 iGEM 團隊參觀特展,也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對於 iGEM 改革方向的部分看法,同時也發現自己很喜歡擔任「啟發者」這樣的角色:把自己當初沒想清楚的事情,重新梳理妥當,分享給即將遇到類似困難的個體。心中的女神簽名後卻未與我碰面,那份簽名象徵著我們初次相會所交談的承諾,以及想念的破滅、幻想的最終改頭換新,追求真正適合我的伴侶,而非單純的欣賞、思慕的謬誤。

      陽明 iGEM 十年特展系列講座「從過去邁向未來」,我期盼的是學長姊的經驗分享、生涯探索和啟發,並佐以豐盛的披薩、可樂,打造完美的聚會跟座談。儘管未能邀請當年( 2004 )創立 iGEM 競賽的五支隊伍,當年的師生如何看待十幾年後的蓬勃發展,合成生物學的更多面向、數百支隊伍的風起雲湧,又為何開啟了 iGEM 這項偉大的大學生類學術競賽?這些聯繫需要兩週以上的時間,而我卻僅在講座的前三天才想到;或許,只能留給下一個舉辦十週年慶的隊伍了,把格局做大、做好,走向台灣與亞週,走向世界與將來。

      歷經混亂的行政程序,包括張貼海報、數次往返山底與山頂、購買必要工具、借教室等,靠著不多的人力完成活動宣傳和規劃,繼多個月前的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抽書後,再次玩抽獎—更麻煩的卻是把未符合抽獎資格的傢伙除名;《麻醉風暴2》講座終於在今日盛大展開了,將近兩百人參與,將原訂可容納一百四十到一百六十人的大教室徹底填塞,走道寸步難行,整個活動的規模超出我們的想像,其中也有些問題很值得未來舉辦講座時借鏡,特別於下文討論。

1.考量素食者的用餐需求
出於業務處理上的疏失,有位同學填寫報名表時勾選素食晚餐,工作夥伴卻未注意,我們只得想辦法弄到一份素食晚餐,就不說是讓大家都皺眉頭的學餐素食便當了克服交通不便、人力短缺的問題。也提醒自己,將來若有籌辦更大規模的活動,需要更多餐點、食物考量,務必確認或告知清楚,也避免造成素食者的困擾與不尊重。

2.為講者準備妥當
這部分可以討論的內容其實不少,最簡單的便是準備茶水、食物、桌椅,並確保場地使用、電力系統安全順暢無虞。這部分其實沒有做好,整間教室擠滿了人,劇組團隊在傳遞物件(例如我們臨時準備的茶水)上,因為通賭阻塞參與者,而顯得更加笨拙且費力。所有擔心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講座過程也一度發生跳電情況,先咒罵電力系統跟祈禱校方盡快供電後這使我自己深刻注意,要反覆和場地管理員確認:我們所借用的時間,對公家機關來說,會否發生斷電的問題?如果會,那我們該找誰諮詢和解決問題?

3.規劃進場動線與報到方式
      當參加人數出乎我們所籌備過的任何活動,宿營除外,因為小朋友們會跑來跑去報到方式與單一通道進出使得講座進行變得遲緩,加上過量參與人數,某些人得坐在走道上,使得通行愈加困難。我認為一個更好的方式,是增加多個入口,或選擇位置充足、進出方便的場地舉辦下次這種巨型講座;也打算採取電子票卷的方式,掃描之後即可統計參與者與出缺席情況,凸顯我們辦活動有多麼新潮加快報到速度,讓活動進行更有節奏和效率。

4.突發狀況
有些突發狀況實在是我們沒想到的,例如有位漂亮學妹中途走出講座教室,表示頭暈、噁心,但根據我豐富的經驗從她呼吸急促、似乎喘不過氣的情況下,我嚴重懷疑是心絞痛、心悸或任何可能的突發性心臟疾病;所幸最後沒有大礙,也提醒我自己:今後大型活動都應該有醫護人員在場—我指的不是醫學生們,或放置急救箱可提供援助。昨晚亦有行動不便的參與者前來,卻因為不夠友善的多障礙空間,使他不方便上來,也不方便我們幫他一把,看到這幕我實在很難受,無力助人的沮喪在我心底盪出漣漪,希望校方可以改善環境,對身障朋友更加友善。

整體來說,我最近的體悟其實是:我漸漸從一個活動參與者,變成策展人、主辦方。和那些盲目參與各種活動、貪多嚼不爛、在多個領域擺盪而不知所措的學生作法不同,我的經驗完全是從無到有自己學習,甚至還刻意避開網路上大量的大學生必備技能工作坊,而多採取前人經驗或國外做法;再者,我鮮少參與活動的籌備,取而代之的是我自己主辦活動,我再也不被誰所領導、奴役、牽制,我就是我自己的主宰,寂寞堡壘裡的守護者,孤獨世界唯一的神,我能掌控我想舉辦的活動,我可以自由決定投入多少心力,未能補足的部分又可找誰填補闕漏。這些領導、統帥、支配整個活動、展覽、講座的作為,令我快樂;這些成就感讓我如服用冰毒一般飄然,錯覺這世界還是需要我的,如果沒有我,他們啥也做不了。

而另一個體悟則是:微小事情的積累成就不可思議的學習與洞見。陸續有多位學長姊、同學詢問我籌辦講座、活動與工作坊的流程,該注意什麼、內容要怎麼規劃才會吸引人。老實說,我滿驚訝這些人尋問我的,因為有更多適合的人可以諮詢,而我這樣一個僅辦過幾次講座、搞了一場全球皆知的特展,其實不太有份量。我仍試著協助,給予講座安排上的細節調整、答應作為一個顧問的腳色存在。至於這些講座最後會如何發展,淪為浪費資源的又一慘例,抑或造成不小的迴響,且看之後文章如何整理囉!

基於厭惡那些愛玩活動的小大學生,我從不以為自己所做與傳統認知的「玩活動」足可劃上等號,反而是以獨自籌備的形式設計講座,講座內容設計、美術宣傳和網路宣傳、聯繫主交流者必討論、借用場地和時間規劃等,全由我一手包辦,讓自己顯得與那些活動後發出一篇篇激昂長文的青年有所不同。某種程度上,因為自己過往總是單獨做許多事,這些事情都略有涉獵病友經驗知道如何處理,卻也得學習與團隊其他成員溝通,自己從來不是亡者,也不打算成為不會犯錯的全能之神,而是更謹慎地處理問題,重新構思和團隊成員互動的形式。

      看著藝文空間所展出的「陽明 iGEM 十年特展」,在餘暉中緩緩結束展出的最後一天,看著玻璃展示窗內、我與朋友的努力,看著那些辛苦訪談並整理的文稿、熬夜剪輯卻失敗多次的影片,看著有不少學弟妹因此對參加 iGEM 競賽有興趣,一方面欣慰自己總算有了點貢獻,一方面也感慨時間的流逝,彈指間十年成果的展出就過去了,下個十年又將何去何從,實在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

      那些落寞與辛勞,這些特別重印的海報,都在殘暉中、在我的注視下,光榮地結束特展,也榮光地終結這場意想不到的冒險,出於某股不服氣、不服輸、在漂亮女生面前顯得自己勇敢的情操,我孤注一擲,奮力籌備特展。在某些寂寥中,我目送一個十年特展的誕生與死亡;十年這段光陰已不可追矣,只想盡力留下什麼,只能心中暗暗低吟,期盼數載之後,能籌辦更大規模、更有啟發與意義的展覽。

      最終,或許我只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建立知名度以及從策展中所吸食的快感,以及兌現我舊時的承諾:「我想在一年級結束的暑假,辦一場轟轟烈烈的巨型活動,規模夠遠大(時間尺度達十年)、時間夠長久(特展展出兩週),能把活動訊息傳遞到整個國家和社會(事實上,特展的消息被我和一些怪異的活動爬蟲整理平台,廣播到島國各個角落,以及全世界每支 iGEM 隊伍那裏),我想建立自己的名氣、品牌以及帝國。」

      又在《麻醉風暴2》劇組來校交談,吸引近兩百人且宣傳規模不多不大,座談者名氣也不算很響亮,足以吸引更多醫學生、學長姐甚至外校友人參加,但仍有些不錯的強視覺性成果浮現後,我很清楚:在某些方面,我所做的事情,已經成為某些事件對應的代名詞,我的歷練甚至比多數人更豐富、更能回饋在身處的環境中了,不妨來找我聊聊,看看我們可以做些好玩的事情、帶給聽眾什麼,以一個顧問的身分開展大學生活的新扉頁!


      最終,在看過後,我僅希望這學期、這學年、這段學習生涯,能繼續寫下去。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