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重考」這件事



前幾天因故回到高中母校,和過去對我很好、啟發我甚多的老師聊天,分享我這一年半來,遠超過正常醫學生的見聞和收穫,從認識許多優秀學長姐、結交有著非凡經歷和勇氣的奇人、自主經營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赴美參加合成生物學大賽,認識國內外不少傑出隊伍、以及積極努力的隊員;度過了我內心最灰暗的時刻、重新主導生活的方向、了解學術跟人心的黑暗面等,一直到領導學術部、加入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並與他們合作,對研究、創新、電腦科學有更多的體悟,逐漸摸索出自己想走的路,並努力做好某些 side projects

然而,老師卻問了我另個問題,至少好幾個月來沒有人詢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他的大兒子也在重考,即將面臨二次的大學入學考試壓力,想問我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與最後階段如何調適心態的秘訣。

這實在是個有趣的問題,我當時毅然決然拋下一切,沒有保留學籍、沒有註冊後休學,而是放棄這一切,重新開始、如同過往的高中生身分,坦然面對考試。我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出於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只能不斷地往前進,義無反顧地追求目標和終極的自由。

那不是很好的戰略,重考期間我也思索:如果我努力幾個月,依然什麼也沒有,我又該如何面對?但很快地,我理解到:我早已一無所有,唯有「生存」是我最後的籌碼,只要我活著的一天,就沒什麼好損失的。說到底,我並非負債的賭徒,而是個不斷尋覓工作的乞丐罷了;「運氣」是賭徒的法寶,但對乞丐而言,「策略」遠為重要。

我便對生物老師說:「請代我轉告他(生物老師的兒子),就我看來:重考生面對的不是『緊張』,而是『憂慮』;緊張意味著些許興奮,對高中生尤其適用,對於兩度參加大學考試的人,他們不會感到緊張,而是對於未卜的將來感到憂慮,甚至『恐懼』,害怕自己會否限於無盡的重考地獄,不斷推著磐石,如同古希臘神話敘述,徒勞無功地將大石來回於峰底間搬動。請不要擔憂和害怕,如果這是你該走上的路,你該盡全力拼搏的目標,那你應該盡你所能去達成,哪怕再多時間、再多無奈、再多痛苦,你得付出自由的代價,去換取你想要的目標,不擇手段、不計代價。」

至於各種重考方式和準備考試的竅門,我想,時間已經相當迫近,此時再提已不太有意義了。另外,又臨近重考,我不免想到兩年多前的往事,我在推甄申請彰師大國文系公費生時,輸給另位女同學,在一對一的擂台賽(整場面試只有兩人前去)敗北;最後備取並未申請上、指考也不盡理想,走上重考之徒。有意思的是,到了嘉義的重考班一段時間後,我才注意到:彼時擊敗我的「宿敵」,也是從這間補習班離開的;她離去後,我進去了,也意味著我們兩人今後不會有任何交集,在較勁後相互遠去。

如果當時我以「備取生」身分順利申請成功,進入彰師大國文系,如今也是三年級的公費生了,正在準備教師甄試或相關考試,充實自己教學的能力和國學素養,對於回到自己家鄉服務抱持著幾許緊張和期待,緊張不可知的挑戰,期待大展所長。當然,我也可能受其他前輩感召,投入翻轉教學、努力為島國的教育與下一代打拼。無論如何,那都是跟現在截然不同的光景。

抑或,選擇另外的路線,進入台大或成大讀書,認識不同的朋友,依舊在生醫科學領域學習,也可能混入他們的 iGEM 隊伍,因而與陽明大學這方的團隊有了接觸,卻再也不會與另一條路的、那個選擇陽明醫學系的自己有所交集,僅能在遙想平行時空的彼端,那個同樣精彩、豐富的生活。

或許,重考後選擇其他醫學系,展開不同的生活,但大概不會繼承尚叡學長所做之事,不會經營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不會認識許多優秀的學長姐,並從他們身上剖繪出不同的科學研究生涯,應對著各種背景與起點,而有了更豐厚的想像;不會籌辦十年特展,不會到美東參加超大型競賽,不會認識阿奇與狸貓、及許多有趣朋友,不會對新創和電腦科學、資訊理論和複雜系統感興趣,也不會走上至今仍不斷和父母抗爭、尋求出國學習的黑暗之路。一切將全然不同,只在於當初如何選擇。

因為進入頂尖學系,迫使自己得不斷努力好趕上他人,卻如同奇奇提過的「駑馬十駕論」,你或許憑藉十駕可達到千里馬一步之遙,但對方早已奔至萬里之外,游刃有餘地兼顧課業、做著喜愛的事;那種一再的挫敗令人沮喪,令人頹靡,也終於明白:我再怎麼努力,也就是這種程度而已,並且困惑著自己當初是不是選錯系、讀錯校、踏錯行了。

不過,我還是堅信,我只是在尋找那個「答案」而已,想要尋找答案的人,都有該回去的地方,而我仍然前進並尋找那個無限可能的答案(這段話出自日本知名漫畫作品《遊戲王》的〈戰鬥城市篇〉後段,城之內被馬力克的神之卡擊敗,陷入死亡,遊戲卻依然選擇與宿敵海馬一戰,並對他的夥伴說出這番話)

電影駭客任務中的一段對白我深有感觸,特別引來此處分享:” Because you didn't come here to make the choice, you've already made it. You're here to try to understand why you made it.”

彼時作出的種種「選擇」是否弱懦和精確尚不可知,然重考的確是很特別的經驗,可是並非必要,尤其這種靠異常辛苦、折磨和煎熬換來的「獨特收穫」,說實在,不要也罷,能第一年就錄取滿意的校系才是最好的。吾友狸貓曾提到:「吃苦根本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且可怕的是以為「吃苦就會有收穫、這種觀念;台灣社會常常把一些沒有現代管理科學與經濟學的概念當作道德教條來稱頌,例如:『愚公移山』、『焚膏繼晷』、『埋頭苦幹』、『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或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台灣笨牛精神』。吃苦一直不是成功的重點,而是:『槓桿操作』、『在不妨礙長遠利益點前題下,投機取巧本就是是應該的,利用最少的力量來獲取最大的報酬』、『賽局策略與權力的運用』。不論是西方的馬基維利、印度的 Kautilya、或是中國的孫子與上古兵學都在傳達這樣的概念。前幾年紐約大學的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在他的著作《The Dictator's Handbook》,也把這種思維在政治上寫得更加精緻。他裡面告訴你獨裁者如何付出最小的力量來控制國家,維持自己的神權統治;裡面從來都不是靠『吃苦』,而是『策略與權力的槓桿』(法國漢學家 François Jullien 在他的《功效論:在中國與西方思維之間》,還有《勢︰中國的效力觀》清楚地闡明中國的上古兵學與軍事策略:人在面對某種狀況時,只有當他懂得利用其所身處的局勢,他的行動才會帶來效果。為了實現一個趨勢所具有的可能性,他必須知道從那些還處於萌芽狀態之中的元素裡,分辨哪些是有益的而加以鼓勵。因此對這些謀略家而言,投入之前勝負已決,基於目前自己的形勢進行有效的戰略佈局。謀略家的工作是乃是審慎地觀察形勢,進而偵測出對方的破綻。如果破綻未能出現,戰略家便只作等待。這等待聯繫於『預見之明』)。」

努力非常重要,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但我和狸貓都同意:努力不一定要吃苦;努力的過程,用對方法,也可以是愉悅的。重考方式也有很多種,在學重考、休學在家準備、蹲補習班、畢業後再拼都有,唯獨在於:你是否用對方法。

我將給你講個故事:你是如何來到這裡,坐在我的廚房裡,聽我給你講這個故事。如果有這樣的奇蹟在,或許就不需要這些雜亂無章的文稿了。

我想從你那裡得到什麼呢?或許只是個願意看望我的觀眾而已;不論你想談什麼、做什麼,請不要美化我,我想變成一個裝飾過的顱骨。

我把自己交到你手裡,我還能有什麼選擇呢?當你讀到這裡時,如果我會在什麼地方等候的話,或許此處便是我唯一存在的痕跡。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