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雜記:閱讀、集點、共筆、LoveLive 新企劃

閱讀


記得大四以前,每次自我介紹時都會提到自己的興趣之一是閱讀,但實際上閱讀量一年比一年少,覺得自己在追求某種速食文化,彷彿囫圇吞棗把書翻過去就稱之為「閱讀」,這也是我大四以降不再說自己熱愛閱讀的原因。

前幾天跟朋友在群組閒聊,提到「讀書的邊際效應」這件事(也就是一天讀十個小時跟九個半小時,讀書效益不會差太多,那半小時用來閱讀或做其他事情反而更有價值),以及偶而讀到好友 Bryan 分享他的讀書心得,深感慚愧,決定從昨天開始、每天撥出半小時來專心閱讀,盡可能減少打手遊、在網路閒晃等瑣碎時間的浪費,對於自己的見聞也會有幫助。

目前打算把我累積數十本的電子書看完,先從塔雷伯的著作《隨機騙局》開始(儘管這本書我在多年前已讀過,但此時的自己閱歷更深、感觸更多,應該會有不同的收穫和見解),希望能以一週看一本書的速度推進,直到年底可至少讀完三十本書(畢竟加減還是會閱讀其他從圖書館借來的抑或我撰寫論文、查資料所需的書籍)。

集點

大約從去年七月開始,因為學校跟台北市立圖書館合作,學生證即可當作借書證來使用,還書或取預約書也可在校內工作站進行,大約一週會去北市圖各分館借書一次。雖然都去中崙分館借漫畫居多,但也在這不到一年內看完很多經典的漫畫作品(如浦澤直樹的《二十世紀少年》就是這段期間看完的),直到三月底我才注意到自己的閱讀存摺內已經存了將近九百點,再努力一點就能兌換到一直很想要的顯微鏡(需一千點);好不容易存滿一千點後,才知道尚需至兌換品所在分館簽到十次,而偏偏該分館離我住的地方有段距離,不太可能為了蓋章每天都去,只得一週一次累積,從目前進度來看,或許到下個週末就可順利兌換了。

說到借書集點讓我想到國小時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但不想現在這麼簡單、只要靠借書來累積點數即可,當時還需要寫簡短的讀書心得,才能換到一個點數。不太記得是小五或小六,總之那時我很常利用午休時間把讀書心得完成(高中以前都不怎麼睡午覺,後來才體悟到睡午覺之重要),那時的級任老師看到了我的行為似乎有些不以為然,在我那學期的成績單寫著「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對的,但它不一定是正確的,很歡迎你來找我聊聊」。

直到畢業、甚至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從未跟那位老師談過,也許是我的其他搞怪行為讓他對我做出如此評價,但我很確信他指的是我為了集點而寫讀書心得這件事,似乎覺得我太過功利主義一些、閱讀本身不應為了兌換獎品。長大後,我知道我是對的,「利益」本身能驅使人把一件事情做對、做好,因為「利益」本身不全然是名利、好處,讓自己覺得快樂、有成就感、幫助他人等我認為也是廣義的「利益」,如果沒有「利己」在背後支持,很多事情是很難長久撐下去的。當然,我並不討厭那位老師,畢竟我真的曾帶給他不少麻煩,甚至還有點感謝他,因為他後來在我家附近的小學任教,於去年曾到我家探望生病的母親;而他對我的那句評價,對十年後依然為類似活動奮力的我來說,感受到某種黑色幽默和無形的警惕。

共筆

大五的我將開始碩士班課程,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再參與撰寫共筆這件事;過去幾篇文章曾談過台灣醫學系特有文化「共筆」的利弊,這個段落我不打算老調重彈,因為我的想法並沒有變,但最近幾次共筆製作卻讓我有些心得。原本我一直覺得寫共筆是麻煩事且對學習無益、卻又是必要之惡,但為了百多位同學著想,偷懶之餘還是會把份內工作完成,如我這兩學年都是以撰寫重點整理和編寫考古題詳解,我自認寫得不算多詳盡(尤其跟認真查找各種文獻的同學相比),但也絕不算鬼混,而有趣的事情在上個月發生了。

那時授課進度是風濕免疫區段,我負責的課程剛好是新老師來教授,沒有上一屆的共筆可參考,我只好自行製作重點整理表格,卻在考完區段幾天、在系上社團看到有同學稱讚我們(這共筆組)整理得很好,不禁讓我心花怒放;原以為自己不太在乎共筆製作,卻還是逃不過人類渴望讚賞與認同的天性,之後的兩次共筆、我都花了比過去共多時間和精力仔細撰寫,也許我真的很想再次得到同學的肯定吧!

LoveLive 新企劃


這幾天動畫圈的一大熱門話題,莫過於 LoveLive 系列預計推出的新企劃(本文簡稱「新團」)揭露了更多細節,包括主要五位角色和製作人員。眾所皆知,LoveLive 系列以九位少女組成校園偶像團體聞名,而這次卻一反先前「傳統」、新團只有五位成員,人物設計也改為齋藤敦史擔當,長久以來負責此系列人物設計的室田雄平僅擔任人物設計原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由於目前公佈的資訊不多,只有五位角色的姓名和一些設定,也不太確定故事會怎麼進行,但我對新企劃倒是有很高的期待,畢竟從平成走到令和、我並不樂見新企劃仍複製前輩的模式,應該有更多的突破。五人組合可說是動畫裡最經典的團體架構之一(想想動畫史上最棒的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K-ON》就知道),加上已知的故事背景為「學校剛復校、所有學生都是高中一年級」,我個人猜想是:新團會更著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寫、偶像活動次之,且隨著五位先公布的角色成長,很可能每個學年各增加兩位新成員,直到補完這系列作品最經典的九人組合,換言之,「必須是特定九個人」的團隊不再是必備,更像是《K-ON》那般的輕音部社團活動。


此外,新團另一個爭議點便是被大量惡搞的「唐可可」這新角色,這系列作品必有的混血兒為中日混血。老實說,我認為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全世界都把矛頭對準中共的今日,讓一個角色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並不明智(前兩代的混血兒至少仍保有日式姓名),究竟是巧合或有意為之、為了開發更廣大的中國市場,我想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儘管官方可以輕而易舉地給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巧合也就罷了,那如果是刻意強化與中國的連結呢?我們不妨看看中國網民的反應就知道,他們不怎麼買帳、甚至吐槽居多,還抨擊台灣、香港網友對唐可可的惡搞,指責其使作品政治化。


「動畫歸動畫,政治歸政治」這種論調已經老掉牙了,拿角色開開玩笑對自由世界來說並不需要像中國人那般大驚小怪,看一看、笑一笑就沒事了;但是,倘若因為這件事而讓新企劃被中共封鎖、無法打入中國市場、官方不得不修改人設的話,那是否心裏有鬼就很明顯了。


除了大家對新團的期待,帶有強烈遊戲風格的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本文簡稱「虹會」)第十位角色姓名也揭曉了(儘管本來就是手遊 SIFAS 的原創團體),這位「高咲侑」作為手遊中的「你」、也是過去未曾有的團隊第十人,可以預感虹會動畫的風格可能會貼近有「製作人」這一設定的《偶像大師》系列動畫,又同時保持校園偶像的魅力,很讓人期待關於虹會動畫和高咲侑的更多消息。


至於許多人對虹會和新團究竟誰是正統第三代議論紛紛,以及指責官方遲遲不推出虹會動畫,卻又在宣布虹會動畫化後公告新系列的推出。關於前者,就推出週期和製作班底來看,我個人認為新團才是正統第三代,虹會偏向外傳性質;當然,這兩個團體都是 LoveLive 家族成員,尤其是虹會聲優們展現的熱情和努力,她們絕對夠格代表 LoveLive 的奇蹟精神。至於針對後者的指責,我認為問題出在手遊 SIFAS 製作延宕上,因為虹會是 2017 年宣布成立(但當時還不是這名字),而手遊也預計於 2018 年上架,最終卻遲至 2019 年底才推出,也許官方還不敢在手遊沒推出前、貿然評斷動畫化究竟有無人氣,但如我前面所言,虹會的聲優們憑藉著熱情與努力,參與多項活動、小型 live、大型 live,甚至與前輩們站上同個舞台、讓很多不太熟悉她們的 LoveLiver(如我)在 LL Fes 上感受到她們的魅力,官方才決定動畫化;因此與其指責新團含著金湯匙出身,倒不如讚許虹會聲優們的奮鬥和激情,並期待著這兩個企劃的更多發展與成長!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