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雜記:連結

這學期在近幾天結束了,我的兩位生科系室友也畢業、啟程前往下一處人生景點;因為都不是留在原本學校讀研究所,兩人這幾天都在準備搬宿舍。我跟他們分別共住了四年和三年之久,雖然大四這年交集很少,頂多只有睡覺前才會碰面,他們大多待在實驗室、而我則在宿舍讀書或做其他事,但他們對我更像是習以為常的家人、而非無話不談的朋友;兩人陸續搬離,寢室只剩下我一人時,一股在我母親去世後返家時感受到的空虛感瀰漫而來,我甚至一度覺得恐慌發作,心情五味雜陳,明明知道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內心卻小小地希望現況可以永遠下去。


這種對未來的恐懼、對現在的迷戀、對過去的懷想不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甚至也比不上我母親去世前的強烈感,但不知為何,以為更加堅強的自己、以為對熟悉事物之消逝更加適應,依然不知所措,一整天下來心不在焉,明明國考將近卻無法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只好來寫部落格文章,看看心情是否能好轉)。

這種經歷過數次的別離,不外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的斷裂,不論是遠行、分別或死亡都是如此,我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父親是如何走過母親剛去世的那段孤獨時光,換作是我可能會因孤獨感而發狂。連結的斷裂有時可以靠短暫相聚來修補,有時可以藉著其他事物來轉移心情而淡忘或釋懷,但我認為最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建立新的連結,離開孤島,與他人建立新的關係,認識新朋友、過上新生活、創造新的自我,而這件事卻讓我感到惶恐;曾幾何時,我也因為害怕連結斷裂所帶來的鬱悶和苦痛,而不願意建立新的連結,以為自己能永遠過上一人生活,但說到底面對孤獨,我覺得自己的心態還太不成熟了,無法想像我的好朋友、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學長,是如何在異域面對未知的人事物,應付研究的成功與失敗。


最近因為回家去幫母親作對年,又想起了很多與母親相處的回憶,這一年來又是如何度過和漸漸走出傷痛。我永遠不會忘記母親過世前一晚跟她的最後一次通話,或許是意識到永別的時刻快來臨了,我忘記我流著淚講了什麼,也許是一如往常地談論當天的事情,因為我不希望在最後、最重要的時刻拿來講些道歉或道謝的話,那些早就該說出口的,而是維持日常互動即可,只是這種日常卻將被剝奪。


我的高中國文老師最近不幸猝死,讓我們(同學)都很震驚,我更為老師的家人感到不捨。回頭想想,我覺得自己跟母親、家人還是很幸運的,有多少人有機會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好好告別呢?最後那晚的通話,我對母親說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告別」,而不是「再見」,因為我們都有預感:我們不會再見了,這真的是人生的終幕了。



今天跟室友告別,他離開前跟我說了「後會有期」;雖然都在北部,但往後都將過上各自的新生活,大概也沒什麼機會再見,但只要有再見的機會,感覺總不是那麼糟糕的,讓我想起了《吹響吧!上低音號》第二期最終話裡,久美子和明日香學姊的互動,我總算又深刻地了解那段對話的深意。這段時間的種種變動,讓我意識到舊有生活正在離去,而我還未做好準備的新生活快到站了,不到四週的國考準備更像是心靈的緩衝,因為考後並非解脫與鵬程萬里,而是多年來第一次離開校園保護傘的真正人生。


揮別舊生活的同時,還是忍不住說聲「後會有期」。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