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推薦片單:原創影集(下)、非原創動畫(上)

繼上次的推薦片單後,這次要把剩餘五部推薦的原創影集和(嶄新的)五部非原創動畫作個簡短的介紹;在原創影集部分,目前 Netflix 還沒有推出足以超越我心中這十部影集的作品,然非原創動畫部分很有可能上架某些我非常喜愛的作品,屆時或許修改片單內容。事不宜遲,且讓我們開始這次的分享!


《超感八人組》無疑是 Netflix 代表性作品之一,由創作《駭客任務》系列的華卓司基姐妹製作,講述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彼此間出現心理和情感上的連結;即使各在天涯海角,仍共同度過生活、面對困難、應付威脅這群「通感者」的敵人。

《超感八人組》也是我最早期觀賞的 Netflix 原創影集之一,驚嘆於大尺度畫面(群體性愛、斷肢、分娩等)和融入身份認同、跨性別和宗教等元素的科幻情節,製作水準和成本堪比商業電影。第一季聚焦於八人各自的生活,從一開始略為惱人的心靈連結,到互相幫助、成為真正的生命共同體,不再有你我之分,而是「我們」一起共享生活點滴,運用彼此的專長突破困境,尤其是最終集八人齊心協力救出萊莉,也是本季第一次通感者間打破地理阻隔、在現實生活中碰面,非常感人、也為整季作最好的結束。第二季開始則加速劇情推展,獵殺他們和同類的「低語者」步步逼近,其他通感者也登場、與主角群有更多互動;最終集沃夫岡被俘,餘下七人聚首、準備針對低語者展開反擊,為第三季留下伏筆。

然而,這個「第三季」因為成本考量(以及我認為的真正原因:多數 Netflix 用戶無法接受 LGBTQ 族群在劇中經常出現)而被 Netflix 取消,華卓司基姐妹原本長達數季的故事編排和世界觀發展也無緣讓觀眾欣賞。我可以理解高昂成本和商業考量,畢竟這齣影集不論取景、配樂或特效水準都堪比大型商業電影,但一想到第二季留下的伏筆仍感到惋惜。令人感動的是,在粉絲們強烈的請願和表達對此一作品喜愛後,Netflix 在去年製作了大結局《愛征服一切》,為《超感八人組》作一個略感遺憾但仍讓粉絲心滿意足的收尾。

我很喜歡這齣作品的原因在於「身份認同」這個主題的深度探討,各有宗教、性別、種族、職涯或家事等不同煩惱的主角們,慢慢理解「我是誰」以及「我該做什麼」,這些自我認同的難題不正也是當代多數人所煩憂的嗎?撇除科幻設定和飽滿的動作橋段,「認同」此一課題是深刻且寫實的。


作為 Netflix 最熱門作品,廣受好評和喜愛的《怪奇物語》相信不需要我更多介紹了;它同樣也是我最早期觀看的 Netflix 原創影集之一,在當初還不太吸引人的宣傳中,我對劇中小孩對抗怪物、小鎮疑雲和詭譎陰謀等元素大感興趣,在我剛搬到大學宿舍的第一個晚上,便把整季一口氣看完,非常過癮。

儘管劇中恐怖元素不少,但最主要的看點依舊是主角群的成長和彼此間的羈絆,這些真摯的情感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對抗未知世界的怪物(這其實也是史蒂芬金經典作品《牠》的核心概念,「小丑」潘尼懷斯固然駭人,但深刻的情感連結才是最引人入勝的);此外,劇中也大量出現上個世代的流行文化元素,對於未能參與那些美好事物的我們,透過劇情來了解和懷舊也是很有趣的。


我在 2017 年所看的數部作品中最為喜愛的一部,我甚至看完後把全套四本的原作買回,想了解更多辦案經過和心理剖繪的過程。《破案神探》講述兩名聯邦調查局探員霍頓和比爾走訪全美監獄,採訪服刑中的重大刑犯或連環殺手,試圖了解他們的犯案動機和心理變化,將結果應用於實際探案中。

我必須承認,我起初覺得《破案神探》有點悶,因為劇情是藉由大量對話來推動,並沒有那種原本誤以為的動作或爆破場景,但耐著性子看到後面,才了解前面那些對談的意義:它們帶領我們走入連環殺手的內心世界,以及無形中兩位探員受到的心理影響。劇情基調冷冽且陰沈,縱使沒有屍體或殘忍的犯案過程等鏡頭,光聽那些飾演犯罪史上最窮兇惡極之人的自白,仍讓人不寒而慄。

《破案神探》第一季主要聚焦在重刑犯的思想和霍頓身上,包括他和「女大生殺手」艾德肯珀的互動、深入罪犯內心世界對他的感情生活的衝擊,以及心裡剖繪的大膽卻近乎魯莽的應用;第二季重心則移轉至精彩的辦案攻防和比爾身上,著墨更多他的家庭生活、因兒子涉入一起殺童案而導致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間的焦躁(他們與著名的邪教領袖查爾斯曼森會晤的經過,跟比爾罕見地因為查爾斯的挑釁和回想起自己對兒子的教養而動怒,那段不露聲色的內心崩潰詮釋得絲絲入扣),以及兩人參與亞特蘭大殺童案的過程,描繪實際的辦案經過、黑人和白人間因種族問題引起的緊張、政治力涉入和受害者家屬們的焦慮,以及過多繁文縟節和不諒解讓霍頓多次提出的、能捉拿殺童兇手的策略無法施展等,劇情安排依舊優秀,尤其最終點出時至今日、於現實生活中該案仍懸而未解,提醒我們現實的殘酷和無能無力,執法人員僅能在各種阻礙中盡可能做到最好,司法結果如何定奪又是另一回事了。


嚴格來說,廣受好評和喜愛的《黑鏡》前兩季並非 Netflix 製作,不過後三季就是他們本家原創的;當然,也不少人批評由 Netflix 接手製作後、作品水準降低不少,例如教化意味變得濃厚、故事曲折且結局揭曉帶來的驚嚇和噁心降低不少,不過我個人還是相當喜歡的。在近未來的時空背景下,《黑鏡》展示了一個個探討科技與人性的驚悚故事,神經科學和心靈意識方面的探討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今年推出的第五季我認為未必是平價最好的、卻絕對是最貼近現實的一季,從虛擬實境(VR)和現實情感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奇異情結、對於社群網站用戶的沈迷的嘲諷,以及《黑鏡》最擅長之題材「意識囚禁」、並結合偶像活動,都是不容錯過的好作品(但可能不是最好的《黑鏡》作品),絕對可列入 Netflix 用戶必看的片單中。


作為我原創影集推薦片單的最後一部影集,《王冠》屬於我在第一季剛看卻覺得不太合胃口、第二季推出時卻意外愛上的那類作品;其劇情大致依據史實改編(也有部分不符),講述英國王室在近代政治局勢中的應對和心態轉變,編排上相當精緻和緊湊,也沒有刻意神格化諸多歷史名人,而是平實地展露他們像普通人一般的情緒變化和情感糾結。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由才華洋溢的克萊兒芙伊(Clarie Foy)飾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於女王如何處理家庭問題、於內閣中周旋、試圖在國際場合展現影響力和完成王位使命的果敢等詮釋得相當到位,再加上第三季將於十一月推出,對於英國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

十部 Netflix 平台上可觀賞的、個人最推薦的原創影集已經介紹完畢,接下來進入的環節則是十部非原創動畫的討論。為什麼先談非原創動畫而非其他類型作品(如原創電影、非原創影集等)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還沒有找到夠好、或說是我真心想推薦而非充數片單的電影和影集,或許等 Netflix 被授權更多影集、製作更高水準的電影,我再來完成之。

接下推薦的十部非原創動畫都是高知名度、甚至稱之為經典也不為過的傑出作品。Netflix 近年花了不少心力(和金錢)在製作和購買(日本)動畫上,我私以為這是他們足以跟闔家觀賞的 Disney + 平台抗衡的一大利器,這些看似異想天開、實則深刻動人、題材深度甚至遠勝多數真人作品的動畫,能夠讓製作團隊在動畫世界中恣意發揮想像力,投入他們最感興趣的主題和故事元素,加上觀賞總時間也不像影集那般動輒花上十幾個小時、篇幅橫跨數季,非常適合時間有限的 Netflix 用戶欣賞;若在這系列文章中選出我最推薦的影視媒介(電影、影集、動畫、紀錄片),那必然是二次元的動畫作品了。


無庸置疑,《新世紀福音戰士》是動畫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影響日本動畫產業和全球各地創作者非常巨大;Netflix 取得全球播放權並在今年六月上架(儘管串流版本讓人不甚滿意,如經典店尾曲的剪輯、美區字幕的修改等),對於廣大《新世紀福音戰士》粉絲,以及像我這樣想了解這奇妙世界觀的新手,不啻為一大福音。庵野秀明將看似大學生畢業成果般的動畫,融入宗教、機甲等元素和心理學、性格分析等較隱晦卻能讓觀眾感受深刻的題材,打造出令人乍看困惑、細細咀嚼後卻歎服不已的藝術傑作。

關於《新世紀福音戰士》,我個人才疏學淺,真的沒辦法寫出太多剖析,也不打算在劇情上作討論,因為過去數十年來,已經有不計其數的分析和心得文可閱讀,我不認為自己可以寫得比他們更好,但可以稍微談一點觀後感。對於《新世紀福音戰士》,有一句評語我認為非常貼切:「它(《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像一面鏡子,你看完後的感受,會實際反映出你的心理狀態。」AT 力場暗示的「心牆」和角色間的互動,遠比多數動畫或真人作品更貼近寫實,每個角色看似些許病態的性格,反映的卻是現實中你我的人格;人我對碇真嗣的心理狀態尤其感觸良多,故事初期逃避問題的態度,讓我想起偶然浮現的消極心態,想要逃避研究、課業和私人生活,他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消弭心牆,在意識流般的結局中找到答案,讓我非常震撼,我甫看完甚至無法用文字明確表達我的感動。

寫了這些好像什麼也沒寫,如果要用一句話推薦《新世紀福音戰士》,我會說:「在我這系列的文章中,如果只能選一部作品觀賞,那必然是《新世紀福音戰士》了。」


《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是目前我心中、評價僅次於《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神作(或許等我看完《魔法少女小圓》會有所更動),其對於戰略運用、權謀施展、人性衝突和政局變化的鋪陳和刻畫相當深入,峰迴路轉、高潮迭起的劇情和角色成長弧線更是一大看點;「只有被殺覺悟的人,才有資格開槍」這句魯路修開頭對朱雀說的話,也在全劇最終由他親自實踐,為了更好的世界、承受諸多惡意而作出抉擇。對這部作品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我另一篇更詳述的心得,對於劇情和人物心態轉折有更多解析,在此不多贅述。


《未聞花名》於我個人有著很特別的聯繫,在我母親剛去世的隔天,我在學校圖書館獨自一人把這部下載已久的動畫看完,當前面數集累積的情緒在最終集爆發開來、《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在主角們閱讀芽芽(另一常見暱稱是「面麻」,不過我覺得不太好聽)留下的信件響起時,不論是劇情或真實生活中的別離觸動了我,看得淚流滿面、難以自已,或許是這一系列推薦作品中、在某個脆弱時刻最觸動我心弦的。

《未聞花名》劇情講述由仁太、芽芽、安鳴等六位青梅竹馬的小朋友組成「超和平 Busters」,然芽芽卻不幸死於意外,另外五人對芽芽之死留下各自的心結,長大後彼此漸行漸遠;在一個夏天裡,已去世的芽芽突然以鬼魂的型態出現在仁太面前,並說有「想實現的願望」而拜託仁太。當疏遠已久的「超和平 Busters」重聚,原本不相信仁太所言、認為只是他的幻覺仁太認為只是幻覺,也漸漸在各種超自然現象中相信芽芽的再現,並重新面對心中埋藏已久的情感和愧疚。

真的要用幾個詞簡短概括《未聞花名》,我會用「救贖」、「夏季」和「友誼」來描述,最好的、發生在某個夏日的友誼故事,看似陰暗、沈重的故事背景裡,角色們重新獲得救贖,也藉由和芽芽的互動並實現其願望,重築友情、放下離別、展開新生活。除了慢火煲煮和醞釀情緒、最終一口氣突發的感人劇情和優秀配樂,茅野愛衣、戶松遙、早見沙織等聲優於劇中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非常推薦一看!


這齣由由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荒木哲郎導演的經典作品是我第一齣在 Netflix 看完的非原創日本動畫(原創的《小魔女學園》則更早一些),講述天才高中生夜神月獲得「死亡筆記本」,以肅清世間罪惡為目標,並與調查之的 L 展開鬥爭。前期相當精彩,各種博弈、智鬥和謀略的施展無疑在動畫史有一席之地;後期月擊敗 L、取而代之的尼亞和梅洛,與月(或說是新任 L)間的三方對決則略顯薄弱一點,尤其月幾乎處於下風,相當被動地反制尼亞和梅洛的計策,但畢竟相對於彼時月和 L 是處在暗和名的態勢下對抗,月對尼亞和梅洛卻幾乎一無所知,加上他們已經懷疑月在使用死亡筆記本,仍在這樣的劣勢奮力抗衡、使用諸多奇策,我認為仍相當精彩。

《死亡筆記本》在日本跟海外都有相當知名度和高評價,其探討的無非是善惡論和和平的代價,究竟什麼是「正義」?誰有權執行「正義」?為了「正義」又必須付出什麼?值得一提的是,Netflix 製作的美版原創電影雖然評價頗差,但我以為有捕捉到不少原作元素,對於擴大作品 IP 知名度其實很有幫助,不妨作為古早 B 級片那般觀賞之。


我難以用簡短文字說明我有多喜歡這部作品和整個奇蹟般的企劃,《LoveLive!》講述九名高中女孩為了挽救廢校一事,組成校園偶像團體、參與 LoveLive 大賽,希望藉由比賽獲得知名度和好成績來阻止學校被廢除。乍看之下是個典型「平凡高中生拯救世界」的故事,但動畫本身高水準的人物繪畫、可圈可點的劇本與人物設定,以及貫穿其中、與劇情呼應的美妙歌曲,讓動畫本身非常有看頭;舉例來說,第一季裡兩度演唱的《START: DASH!》,第一次由穗乃果、海未和小鳥三人演出,也是 μ's 的初次 live(或許也是最好的 live 之一,呼應穗乃果當時所言「讓 μ's 的第一次 live 成為最好的一次吧!」),第二次則是再度出發的 μ's 全體(九人)在滿座的學校禮堂再次演唱,不只達到首尾呼應之妙,也讓螢幕前的我們感動不已:μ's 的努力有了回報,穗乃果對繪里的宣言「終有一天,我會讓這裡座無虛席!」終於實現了。

比較可惜的是,Netflix 上僅有第一期和劇場版,若想看到更精彩、更感傷的第二期可至「巴哈動漫瘋」觀看,但對於想藉由動畫了解《LoveLive!》企劃的的朋友已經足夠。關於《LoveLive!》我還可以寫下更多我對她們的熱愛,若僅用簡短文字來描述,那就是一同見證和參與這個初期鮮為人知、甚至不被看好的計畫,如何造成風潮、成就動畫史上最偉大的偶像團體,品嚐熱血、青春、震撼、感動、離別和奇蹟等強烈感受,二次元和三次元的相互映襯、一齊成長更是最讓人感動的一環。如果你像我一樣起初對這類偶像動畫毫無興趣,偶然間聽了歌曲、玩了手遊,或對聲優們感興趣、想了解她們的代表作品,那麼我唯一推薦的便是《LoveLive!》;或許你沒能經歷她們最輝煌的時光,錯過她們在東京巨蛋最後的演出,但就在今年、這個企劃邁入九週年之時,不曾離開的她們將再次演出、錄製新歌、參與明年年初盛大的 LoveLive! 偶像祭,這將是最好的入坑時機,千萬要好好把握。


留言

熱門文章